在企业百科词条中引入专家评价需严格遵循百度百科的权威性原则与客观表述规范,以下是具体操作指南:
一、专家资质筛选标准
身份权威性
优先选择行业权威机构任职专家(如院士、国家级实验室负责人)或国际认证技术带头人。
需提供专家的公开职务信息及所在机构官网公示链接作为佐证。
评价来源限定
仅收录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行业白皮书或央媒专访内容(如《科技日报》专家访谈)。
禁止引用未公开的内部会议记录或个人社交媒体言论。
二、内容编排规范
独立模块设置
在「行业评价」或「技术认可」二级标题下集中展示,与企业发展历程区隔。
采用「专家姓名+职务+评价摘要」格式(例:“张某某(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该企业的量子算法具有显著创新性’”)。
客观化转述要求
直接引用需标注原文出处(如《计算机学报》2025年第3期第45页)。
间接引用需保留专家原意,禁止添加主观解读(如“专家盛赞”应改为“专家认为”)。
三、参考资料绑定
多重佐证原则
每条专家评价需同步绑定两类信源:
原始文献(知网/万方收录的论文全文)。
第三方报道(如新华网转载的学术会议报道)。
时效性验证
超过3年的评价需补充专家最新观点或行业进展对比说明。
涉外评价需提供官方翻译件及大使馆认证文件。
四、风险控制要点
禁用场景
避免专家评价与企业商业宣传强关联(如“建议购买该产品”)。
争议性领域(如医疗效果)需额外提供临床试验数据交叉验证。
比例控制
专家评价篇幅不超过词条正文的15%,避免弱化企业主体内容。
同一专家评价最多引用2次,需间隔至少3个模块。
通过权威信源绑定与严谨的内容结构化,可确保专家评价既提升词条公信力又符合百科审核要求。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ubaike.cn/baidubaikechuangjian/1242.html